供应链物流管理是一种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它顺应新的经济环境对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发展变化的新要求,并在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因此供应链管理对企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指导意义。
供应链物流管理体系
1、建立健全先进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
现代制造企业必须拥有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这些管理方式的实施是建立在企业信息化基础之上。信息技术已经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它可以使企业获得新的价值、新的商机、新的管理模式,SCM更是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供应链管理的载体是现代电子技术和网络系统。从某种角度来讲,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供应链管理的实施。企业在加强信息化进程时,一方面对企业内部业务环节全部实现计算机管理,引进MRPII,ERP,JIT管理方式,使企业内部管理明细化;另一方面建立企业外部网,与上下游企业互联,以增强快速沟通、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有很多的供应链管理软件,关键是要引进和使用高水平的和适合自己供应链的软件。没有一个**的软件能够适合于任何一个企业,假设对于整个供应链,许多公司对于他们的供应链信息系统没有战略计划,他们安装了许多系统来完成一系列的目标,在很多情况下,这些系统就缺少系统的协调性。如果没有主战略给信息系统来实施供应链管理,这种系统投资的收益必然被分割并且对整个供应链没有长期作用。
2、实施一体化供应链管理
为了实现供应链管理的目标,供应链管理强调每一项工作都应当由**合适的人去做,而不应是由直接受益的人去做,这也正是供应链的**所在。因此,建立完善的供应链需要进行彻底的**,需要打破传统的部门界限和企业围墙。在考虑一个大范围的供应链时,应遵循的原则是:工作应当只做一次,不应重复去做。
要实现供应链整体功能的优化,需要供应链上各个子系统功能的协调发展,为此,对供应链的各个子系统实施一体化的管理就成为实现供应链整体目标的必要条件。供应链的一体化管理需要从信息的收集到信息的使用,从战略的制定到战略的实施,从组织文化的变革到组织结构的调整等等各方面***地进行。
3、重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
制造企业应对自己的业务认真清点,挑选出与企业生存和发展有重大关系,能够发挥企业优势的**业务,而将那些非**业务剥离出去,交由供应链中的其它企业去完成,以便集中人力、物力与财力于**业务之中。在此基础上,企业还应重建业务流程,以使业务流程更加连续化、流程的功能更加柔性化、流程中员工的自主决策权更加扩大化。
为了适应重建后业务流程的需要,企业还应对其组织结构进行重组,重组的目标是:将按工作分工、按职能划分部门的“金字塔”型科层等级组织结构,转变为有利于员工相互交流与沟通、释放员工个性与创造力的扁平化或网络状结构,从而有助于业务流程的高效运作及培育、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企业重组组织结构的同时,在软环境方面,要伴以相应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塑造,使结构重组可以在各个方面顺利实施。简而言之可以大致分为职能机构内部的重组、职能机构及部门之间的重组与企业与企业间的重组这三个层次。
4、实施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竞争战略
供应链上相邻各节点是节节相连、环环相扣的有机整体。企业间都是供应和需求关系,任何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影响到整条供应链系统正常有序的运作。有竞争又有协作,企业间的关系是战略伙伴、合作者甚至是***,这使得现代供应链管理,一体化运营必须拥有一大批企业分工协作,不仅企业集团内部,而且国际间成百上千家企业协同合作。
产业链中的上游供应商,下游分销、物流、服务商各自发挥特长,构成一套科学有序、高效融合的供应链平台体系,**终达到强强联合、减少内耗,发挥各自竞争优势,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使供应链充满竞争活力。
供应链管理8项指标
企业在进行供应链管理的优化和革新时,首先必须明确未来新供应链体系下各主要业务指标的,要使供应链的优化和**有目标、有方向,做到有的放矢。
1、产销率指标
工业产品销售率(产销率)是指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已经销售的产品总量与可供销售的工业产品总量之比,它反映工业产,反之则小。企业供应链产销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供应链各节点已销售出去的产品和已生产的产品数量的比值。
产销率=一定时期内供应链某节点已销售产品数/一定时期内供应链该节点已生产产品数。
该指标可反映供应链各节点在一定时期内的产销经营状况、供应链资源(包括人、财、物、信息等)有效利用程度、供应链库存水平。该指标值越接近1,说明供应链节点的资源利用程度和成品库存越小。
2、产需率指标
产需率是与产销率密切相关的一个指标,它从另一个角度衡量了供应链系统的整体运营状况。产需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企业供应链各节点已生产的产品数(或提供的服务)与其下游节点(或用户)对该产品(或服务)的需求量的比值,即:
产需率指标=一定时期内某节点已生产的产品数(或提供的服务)/一定时期内下游节点对该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数
该指标反映供应链各节点间的供需关系。产需率越接近1,说明上下游节点间的供需关系协调,准时交货率高,反之则说明上下游节点间的准时交货率低或综合管理水平较低。
根据企业管理中的“木桶原理”,在实际评价中,我们可以选取“木桶”中**短的那块“木板”即产需率比较低的节点的产需率作为企业供应链产需率总体评价的指标值。
3、产品出产(或服务)循环期指标
供应链产品出产(或服务)循环期是指供应链各节点产品出产(或服务)的出产节拍或出产间隔时间。该指标可反映各节点对其下游节点需求的响应程度。循环期越短,说明该节点对其下游节点的快速响应性越好。
在实际评价中,我们可以以各节点的循环期总值或循环期**长的节点指标值作为整个供应链的产品出产(或服务)循环期。
4、供应链总运营成本指标
供应链总运营成本包括供应链通讯成本、各物料、在制品、成品库存费用、各节点内外部运输总费用等。反映的是供应链的运营效率。
5、库存周转率
库存周转率是指某时间段的出库总金额(总数量)与该时间段库存平均金额(或数量)的比。是指在一定期间(一年或半年)库存周转的速度。提高库存周转率对于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利用率和变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库存周转率考核的目的在于从财务的角度计划预测整个公司的现金流,从而考核整个公司的需求与供应链运作水平。
库存周转率的计算公式,实际评价中可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库存周转率=(使用数量/库存数量)×100% 使用数量并不等于出库数量,因为出库数量包括一部分备用数量。除此之外也有以金额计算库存周转率的。同样道理使用金额并不等于出库金额。
库存周转率=(使用金额/库存金额)×100% 使用金额也好,库存金额也好,是何时的金额,因此规定某个期限来研究金额时,需用下列算式:
库存周转率=(该期间的出库总金额/该期间的平均库存金额)×100%=该期间出库总金额×2/(期初库存金额+ 期末库存金额)×100% 库存周转率计算公式是(以月平均库存周转率为例):
(1)原材料库存周转率=月内出库的原材料总成本/原材料平均库存
(2)在制库存周转率=月内入库的成品物料成本/平均在制库存
(3)成品库存周转率=月销售物料成本/成品在库平均库存
6、准时交货率指标
准时交货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供应链各节点准时交货(或服务)次数占其总交货次数的百分比。准时交货率低,说明其协作配套的生产(服务)能力达不到要求,或对生产(服务过程的组织管理能力跟不上供应链运行要求,反之,则说明供应链的生产(服务)能力强,生产管理水平高。
7、成本利润率指标
成本利润率是指供应链各节点单位产品(服务)净利润占单位产品(服务)总成本的百分比。产品(服务)成本利润率越高,说明供应链的盈利能力越强,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越高。
8、产品质量合格率指标
产品质量合格率是指供应链各节点提供的质量合格的产品(服务)数量占产品(服务)总产量的百分比,它反映供应链节点提供货物的质量水平。
供应链物流管理是一种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它顺应新的经济环境对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发展变化的新要求,并在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因此供应链管理对企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指导意义。
供应链细分的定义
实现高性能供应链需遵循五项**准则:以客户为中心、供应链细分、端到端同步、业务敏捷性和先进的优化方法。
**IT研究咨询公司Gartner将供应链细分描述为“综合利用客户价值、产品属性、生产和供应能力、业务价值考量等信息,(从客户到供应商)设计并运行***不同的价值链。从本质上讲,供应链细分就是客户渠道需求和供应响应能力的动态协调一体化,从而实现在每个细分群体的盈利。”
供应链细分**了供应链思维的**根本变革。在全球经济的动态环境下,随着市场日益多样化,制造商和分销商必须要满足客户的***需求。了解客户需求并制定有吸引力的客户服务策略,成为企业保住市场份额并实现盈利增长的关键因素。很明显,***型供应链战略已无法有效、盈利地实现这一目标。企业需要进行供应链细分,并平衡每个细分群体带来的业务价值和需要付出的服务成本。
供应链细分主要是根据客户和销售渠道为公司带来的业务价值制定不同的服务策略。尽管客户价值差异不一定总像上述沃尔玛案例中那么明显,但供应链细分的总体原则和潜在价值是相同的。因此,对企业来说,了解供应链战略的细分方式及其对供应链流程的影响,并知晓技术在实现盈利性细分所扮演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